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決定》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提出“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認識和把握“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并貫徹到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壓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福祉 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行穩致遠
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保持道不變、志不改的強大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又要有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辯證關系,一以貫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并有效運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推動解決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充分發揮督察利劍作用。深化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實施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持續激發改革動力和創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創新思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該改的和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方式,健全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深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體制改革。創新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環境經濟政策和標準體系,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改革是一個通過革故鼎新增活力、添動力、聚合力的過程,需要依靠法治凝聚改革共識、排除改革阻力、鞏固改革成果、有序推進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積極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穩步推進,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進入了立法力度最大、監管執法尺度最嚴、法律制度實施效果最為顯著的時期。生態文明載入黨章和憲法,全面修訂實施“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制修訂生態環境保護法律30余部、行政法規100多件、地方性法規1000余件,涵蓋水、氣、土壤等各類環境要素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態系統,覆蓋全面、務實管用、嚴格嚴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法律體系初步形成,有力保障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支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工作的有效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法律體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鞏固拓展改革成果、破解生態環境保護實踐難題,用法律武器、法治力量保障美麗中國建設。積極推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統籌做好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法律法規及標準制修訂,夯實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基石。完善執法正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行審慎包容差異化執法,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加強與司法機關、審判機關與檢察機關的協調聯動,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推動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創新法治宣傳方式,全面增強全民守法意識。
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堅持系統觀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善于運用系統方法,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施策、多措并舉,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當前和長遠相銜接、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使各項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注重點面結合、標本兼治,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改善,實現了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著力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管一攤、相互掣肘的問題,構建起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復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不斷強化系統觀念,提高系統思維能力,推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與其他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協同高效,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加強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實現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各領域資源,深化多方協作,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良好局面,匯聚保護生態環境的強大合力。
《決定》是指導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對標對表《決定》部署,嚴格遵循“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科學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以實際行動走好踐行“兩個維護”第一方陣,努力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